專利的價值 -- 以生醫產業為例

申請專利的目的與其價值 |
專利授權-另一種取得收益的方式![]() 新興公司亦可藉由手中握有的專利技術提升公司自身的價值,進一步吸引投資人投資或收購,例如美國藥廠艾伯維(AbbVie)收購愛力根(Allergan)、輝瑞併購惠氏(Wyeth)、默克併購先靈葆雅(Schering-Plough)、羅氏併購基因泰克(Genentech)等著名併購案例。 |
國內技術轉移與授權概況2014年,交大研發團隊以360萬美元(約新台幣一億一千萬)之金額將智慧型凝膠醫材相關專利技術轉移授權給加拿大生技公司ATI Canada,創下當時台灣學界醫材項目最高技轉金額,顯示學術領域所研發之技術亦可具有高度市場價值。該團隊表示,長期深耕並搭配技術相關專利佈局是研究團隊成功的要因。2016年,臺北市生技產業調查分析報告統計顯示,該年度的臺北市生技產業,包含應用生技、製藥與醫療器材領域,專利技術移轉與授權的總收入約為3.8億元,生技產業在專利技術移轉與授權方面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然而,在2019年,年初便傳來捷報,台微體、逸達、景凱、亞獅康-KY等公司收穫了上看新台幣50億元的授權與權利金,該年4月,基亞更是與羅氏大藥廠簽下了約新台幣140億元的授權合約,創下台灣生技產業的授權新紀錄。2019年無疑是台灣生技產業研發開花結果的一年,而技術授權更是為生技公司另闢了一條賺取收益的道路。台灣的公司以中小型企業為主,若所處產業的研發特性耗時耗錢,要將技術商品化便相對的困難,此時若能善用技術授權,提前賺取收益,對公司的營運勢必有很大的幫助。因此在研發同時對相關技術進行完善的專利佈局規劃,提升技術本身在市場上的價值,對於研發團隊與公司來說便顯得格外重要。有鑑於此,無論是研發團隊或公司都應具有智慧財產意識,以免錯失良機。 ![]() |
台灣生醫技術常見申請國家

| @生醫專利專區@ |









